中国探险文化研究史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历史发展。本成果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权变迁史、战争史与征服史、疆域开拓史、地域文化与地区开发史、对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人口迁徙史、道路交通史、造船史与海洋史、经济史、商业史、旅游史、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回教史、文学史、地理学史、堪舆学史、墓志碑铭等多方面的资料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全面勾勒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中国古代探险旅行文化的内在发展机理与品性,总结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经验,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激活中国古代探险的文化遗产,为当代国人及后代子孙所传承、发展和加以利用,造福当代,功利千秋;并通过中外对比和对应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在世界探险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

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探险活动既涉及帝王将相、外交使臣、文人墨客、商贾名流、佛教僧人、探险专家等的主动探险活动,又涉及生存迁徙、战乱避难、游宦流放等被动探险活动,本研究还专门辟出篇幅阐述始自旧石器时代对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均有重大影响的海洋探险活动,多条线索平行展开,相互交织,生动展现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绮丽画卷。

本研究以中国历史为轴,以时间为主线,以古代人的探险活动为点,以线串点,形成自远古时期至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古代探险事业的完整发展脉络;至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当代部分,将有后续著作专门研究。

除了前言、导论和中国古代探险文化概述以外,又将自远古至清末中国探险史划分为八个历史时期(第2-9章)进行分述:

(1)史前风尘:史前神话传说时期主要为生存而迁徙探险;

(2)三代风韵:部族方国时期为庇护天下苍生而抗御自然灾害,夏商周三代勘定九州谋略江山社稷;

(3)裂变风云: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突出游走策士与政治家的社会活动与精神探险之旅;

(4)秦汉风潮:秦始皇巡游一统天下,汉代文人避乱流窜,张骞等开启西域探险之旅;

(5)六朝风华:三国两晋南北朝掀起中国古代探险文化高潮,文人墨客风行探幽寻奇鉴赏山水,佛教僧人赴西域或天竺取经求法等宗教性探险兴起中国宗教文化风潮,海上探险 构建大中华文化圈;

(6)隋唐风流:隋朝帝国疆域辽阔、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现了专业探险家杜环等人,推动中国古代探险事业走向新高度,政治性探险、宗教性探险、文士的游历探险等异常活跃;

(7)宋元风情:中国再次分裂为五代十国,后期的辽、宋、西夏、金、蒙等政权之间征战不断,导致中国探险旅行进入低谷期,帝王巡游和使臣出访趋于内敛,宗教探险几近绝迹,但文人的游宦或探幽之旅依然,至蒙古大军西征统一欧亚大陆,海陆丝路贸易往来频繁,各族游士空前活跃;

(8)明清风物:中国探险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有郑和下西洋,有王士性、徐霞客等世界著名探险旅行家的人文与地理考察活动,还有西域马队、茶马古道、古盐道等商道活动,传统士大夫的游宦、游历与贬谪之旅等等,都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探险文化遗产。

八个历史时期的最后部分“边走边想”,是对各个时期探险文化特色和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各时期探险文化之间关联纠葛的归纳总结,与导论和概论有关部分相呼应,构成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史论的认识体系。


二、主要观点

1.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绵延五千年的行走与开拓、探险与旅行的文化史。中国古代探险与中华文明相依相存,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史是中华文明之命运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一种传奇式的表现形式。

2.中国古代探险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探险活动,与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探索、地域人文风情考察、人口迁徙、政治变迁、军事战争、疆域开拓、经济开发、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中华民族五千年行走中的探险文化历史,对中华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民族精神、民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中国古代探险史在世界探险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探险时间起点上还是在探险活动内容上,无论在探险过程本身的技术水平上还是探险文化精神的内涵高度上,都堪称是对世界探险史的重大补充。

4.中国古代文明不只是“黄土文明”,相反,中华民族是最早走向海洋的重要民族之一。中国海洋探险始自旧石器时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在世界海洋史和航海史上应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5.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统一,对中国古代的探险活动与探险文化有着重要深刻的影响。探险就是走出人为世界,回归天地之间,投入大自然怀抱,与自然合而为一。

6.中国人固然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但从不缺乏“志在四方”的激情与勇气。无论是原始先民的迁徙、狩猎、远征,还是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种性质的探险旅行,都说明中国人勇于和乐于探索、尝试和收获。

7.无论是陆上探险还是海上探险,交通和食宿是探险的基本条件。中国古代探险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交通线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必要的食宿条件,而探险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交通线路的拓展与交通工具的改进以及古代馆舍的改善。

8.各历史时期的探险活动和探险文化均呈现不同的特色,并具有划时代意义:

(1)中国人的史前探险大多是神话传说,但这些神话传说都是以特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当时的探险虽然仅仅是为了生存,但是对人类自身能力的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开发自然的最初途径。

(2)夏商周三代的探险活动,促进了中原王朝对周边区域的探索与开发,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外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3)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周游列国,促进了主动探险活动的发展;东方滨海诸侯国的海洋探险,揭开了官方海洋探险事业的序幕,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海洋探险业进入了新时代。

(4)秦汉时期官方主导下的大河探源活动开启了人们对内陆腹地自然山水探索的新时代,而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则标志着由王朝主导的传统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5)魏晋南北朝时期掀起中国探险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士大夫们涌入大自然的探幽寻奇活动,推动了玄学与宗教探险事业走向繁荣;天竺求法之旅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宗教文化交流;官方海洋探险活动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将中国古代海洋探险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三、研究方法

1. 历史学方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本课题总体研究方法是历史学方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即以前人留下的史料为依据,以研究文献为参照;对不同出处的历史记录加以严格核对考证,求得的真实信息;以史实为点,以历史延续为轴线,以线串点,多线平行与交织布面,形成史卷;参照研究文献,论证中国探险文化的特性和历史作用。

本研究是在对历史、文学、笔记等众多史料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整理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外学界对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十九世纪以来相关考古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历史发展、重要探险家与探险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中国古代的探险工具与探险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探险活动与探险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对中国古代探险家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对中国古代探险文化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应有的关照。


2. 辨析法与实地考察法相结合:在重要概念界定和较为模糊的史料信息处理上,采用辨析法与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探险和探险文化有关概念进行说文解字式详细解析和界定;而关于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系统的文献记载,但在古代的正史、杂史、野史、政书、官方档案、一统志、地方志、墓志碑铭、小说笔记、儒家经籍、诸子文献、个人文集、道教文献、佛教文献、回教文献、基督教文献等文献中多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痕迹,在近代以来的考古出土文物与文献中也有点滴的反映,这些均可作为本研究的材料基础;必要时还可以将文献记载与文物考察乃至实地考察研究,甚或想象力相结合,综合研究,求得真知。


四、学术创新

鉴于古代探险文献资料非常细碎零散的现实情况,本研究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综合利用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宗教等多学科史料及考古出土文物等资料,充分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适当的实地考察,以全新视角,作全面分析;这或许算作一种广角的史学研究方法。

对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很少,且大多是针对个别探险家的微观个案研究,尚未出现断代史研究,更未出现通史研究,本成果是国内首部中国古代探险专门史和通史,我们全面梳理研究中国古代探险家及探险活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分析总结中国古代探险的历史意义,兼顾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总论的均衡;既做通史的尝试,又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断代史意味,努力呈现一个非同寻常的中国古代探险文化史。

本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探险及探险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化史以及世界探险史中的地位与价值,探讨探险及探险文化对中国古代疆域开拓、地域开发与发展、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宗教和民族的形成演化等的影响;这类史论研究在国内应属首次尝试。


五、学术价值

本课题研究对象中国古代探险文化的发展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为我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方向,为中国专门史家族增添一个新门类。

该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外首部从探险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从事探险活动的人和事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探险文化方面的首部通史著作;在中国探险文化史的研究中具有创新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对古代政治史、军事史、社会史、疆域与疆域拓展史、地域开发与地域文化、人口迁徙与地区经贸往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文化的研究都提供了一个新的考察视角,该研究成果对上述其他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