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 | 彭春鸿(毒虫):中国民间户外救援奠基人 山野中永不失联的守护者


参与救援300余次

创造无数奇迹

但他说

我最想创造的奇迹

是可以整天无所事事



探险家小传

彭春鸿(毒虫)


绿野救援队创始人

2008年任老师失踪搜救行动总指挥

2009樱桃沟出走搜救总指挥

2010神堂峪走失搜救总指挥

2012灵山搜救总指挥

2018凤凰岭搜救总指挥

参与2008汶川地震、2012房山洪水、2013雅安地震救援工作

事迹被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人物杂志等媒体报道

被美国《读者》杂志誉为“平民英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是《捕蛇者说》对永州一带毒蛇的描述。


出生在湖南永州的彭春鸿,就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毒虫”。但这个外号也给他带来了点“麻烦”——被派出所找上门。


“你叫毒虫?是吸毒的吗?”这样的误会让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微信改成“读虫”。


01

坚守20年,见证中国户外发展


小时候,一到寒暑假彭春鸿就被爸妈送到山里的亲戚家。冬天下雪,就学习做陷阱、打猎,学习观察野兽痕迹;夏天就上山摘野果,捅了马蜂窝,还被马蜂追着跑……


这样的生活,是他童年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让他爱上山野山林,也练就了他出众的户外感觉。



真正有了“户外”的概念,还是在来到北京之后。他在网上加入了驴友俱乐部,跟大家一起背着帐篷、带着炉头,去户外过夜;只要有空就到山里去,到北京周边的山区以及全国的各大名山。


体力好、擅长识路辨路,大家信任彭春鸿的能力,也愿意跟着他一起出来玩。


但那些成熟的景点他一般都不去,而是更愿意到未开发的山里,走自己的路线。这样一来,去玩的人多了,当地人会觉得这是个商机,开始设卡收门票,被投资方、旅游局注意到后,可能就会将其规范化做成景点。


多年来,他带领户外队伍330次以上,开辟30余条户外线路。


彭春鸿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中国户外运动从2000年左右兴起,到2010年蓬勃发展到高峰,再到如今处于一个无序的乱象之中。


从有序到无序,从集中到分散,过程中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而彭春鸿依然在坚守。


“户外毕竟是探险活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很多伤痛,这也是他们退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人膝盖走坏了,脚走坏了;有的人冻掉手指、脚趾,冻掉耳朵,冻得面瘫,甚至冻死……”


“还有很多人,结婚生子了,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再有就是现在工作的强度的也很大。牵绊多了,大家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说走就走。”


“我们同时代的那一批人,现在已经很少有像我这样依然每周都去爬山的了。”


02

中国民间户外救援的奠基人 


“毒虫”更为人熟知的身份:中国的第一支民间救援队,绿野救援队的创始人。


早年间,如果有驴友走丢、失踪,大家只能是单线联系,A找B,B找C……这样一个一个串起来,组成一个所谓的队伍。但大家并彼此并不了解,沟通成本高,救援效率低,彭春鸿就提出:都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后再有事儿,我们一起出动!


就这样,一群人在一起演练、培训,达成了共同的目标。2003年年底,绿野救援队逐渐成型。


从绿野救援队开始,中国民间的救援队逐步发展,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现在注册的1700多家救援队,有1100多家是从绿野衍生出来。



见过太多因缺乏户外安全知识而造成的悲剧,彭春鸿想要实现的,是尽可能不让这些悲剧重演。


有一起救援案例,让他印象深刻:


2008年,北京一地理教师(任老师)独自离家去往妙峰山登山,此后失踪。


得到消息后,作为总指挥的彭春鸿,一方面联络备勤人员待命,同时收集相关信息,确定出事的山头、时间范围、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及同行者等等。


但在当时,没有人能给出这些搜救的必需信息。


彭春鸿又协调各方资源,通过卫星定位,锁定了任老师手机最后发出信号的地点,这给搜救行动指引了一个大方向——妙峰山禅房村,这里也成为这次行动最初的指挥部。


救援队内部有着细致的分工:


搜救组,由多支搜救队组成。每支队伍至少3人,随着不断有人加入,可能会扩大到5人、8人甚至十几人。老队员经验丰富,配合也比较默契,每个人都很明确工作如何进行,新人就一个一个叮嘱,强调队形、间距、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处理办法。


信息组,负责处理队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分析,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策略。


物资官,负责调配汽车、安排人员分组以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此外还有人负责对外联络,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


当时一些媒体记者也曾表示:如果有意外发生,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我们可以一起救援。但在彭春鸿看来,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无论是效率还是安全上,都更有保障。



救援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这个时间之外,拖得越久,遇难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


然而3天过后,他们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线索。彭春鸿决定,撤销指挥部、扩大搜索范围。


终于,在第四天,队员在铁驼山一带找到了一些用来做记号的报纸,这与任老师家中缺失的版面相同,救援队确定任老师失踪前曾出现在这里,并重新确定搜救线路。


沿着新的方向,他们找到了任老师临时搭建的“避难所”,以及他留下的一张纸条。



在铁驼山的搜救持续了半个月,无论是草丛、废弃的煤窑,还是悬崖,只要是人能挤下去的地方都搜遍了,他们连老鹰或乌鸦盘旋的地带也没有放过,沿着鸟类的痕迹一路搜寻,可是始终没能找到任何任老师的痕迹。


一个月过后,家属放弃了。他们向救援队表达了感谢,提出可以停止搜救。


可彭春鸿和队员们心中始终绷着这根弦,接下来的半年里,每周都有队伍来到这里搜寻。


“反正周末也组织队伍出来玩,那我们就往这边派队伍,反反复复去到不同的地形,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线索。”


几百次的搜救行动中,无论人活着,还是已经失去生命体征,至少都能找到这个人,但像这样完全找不到人的,实属罕见,也令人深感无力。


03

“独自出行”是户外活动最大的危险


凭借丰富的救援经验,彭春鸿总结了户外活动中的几条“大忌”。


首先,他反复强调,户外最大的危险就是独自出行。他也很反对那些所谓的“独闯XXX”的噱头,认为这样鼓动一个人独自去到户外,是非常危险的。


这里,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香山山脚有个村,村里有个老人晚饭后就会去后面一座小山里遛个弯。对他来说这里就像是自家后花园一样,但是有一次,他独自出去后,就没能再回来。


当时,救援队一共有三支队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找,其中一支队伍经过那一带的军事禁区时,负责人告知,这边的摄像头没有拍到有人来过。



但是彭春鸿认为,摄像头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的可能是主要山口或者是禁区周边;此外,老人对这片地区非常熟悉,他有可能绕过这个地带,因而没被拍到。


果然,救援队继续深入搜寻后,发现老人躺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但这时,人已经没了……


大家推测,可能是老人当时身体出现了突发状况,他本想在这里休息一下、缓一下,但最终没能缓过来。


“如果他不是一个人,有同伴的话就能把他背回来,至少可以和外界联系,找人来把他救走。”


可惜……没有如果。


第二点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无论是旅行,还是探险行为,一旦进入到户外,必须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时间上、物资上、身体层面、精神层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还有就是必须要敬畏大自然,不要给自己定下“一定要XXX”的目标。



2012年12月22日,两名登山爱好者在灵山景区登山时失踪,被发现时已无生命迹象。


据悉,他们在总领队已经下达“指定时间必须下撤的指令后,看着近在咫尺的山顶,因不想“半途而废”,坚持选择冲顶,不料在下撤过程中遭遇暴风雪……


04

我最想创造的奇迹,就是可以整天无所事事


绿野救援队从驴友间自发联络召集,到形成有组织的队伍,到成为成熟、专业的救援力量,大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哪儿出事,就去哪儿救人;


第二阶段:哪儿容易出事,就去做一些预防措施;


第三阶段:普及安全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 安全普及教育,是彭春鸿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进行培训,培训对象最小能到幼儿园阶段。对他们主要是防拐骗,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等;然后面向小学生,引入到户外安全这一块;再到大学,尤其是相关社团、协会,重点做一些专业的培训。只要有人提出申请,无论你在北京还是其他地方,我们都会去,只要能多普及这些安全知识,我们都愿意去。”


彭春鸿还在固定时间开设免费的安全培训课,有一次赶上下雨天,只来了一个听众。他就进行一对一教学,并且告诉他:不仅你要记住,你回去一定要和亲朋好友强调,去宣传、去交流。


只有大家真正了解户外风险,才能做到享受山野、安全户外。



作为公益性团队,绿野救援队的培训和救援工作,基本都是免费。大家能做的,就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钱出钱。


北京周边的救援活动,大家都是协同合作,集中资源,产生的开销就AA制。如果去到外地参加大型救援,情况会稍有不同。


“除了自筹资金外,也可能会和一些基金会合作。”彭春鸿介绍,“基金会也有热情,但是没有专业人员。我们的户外经验更丰富,在一些道路受阻、消防人员过不去的地方,我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翻山越岭正是我们的强项。因此,他们会来提供交通费、食宿等,我们到了就去救人。”



如果问,救援队员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彭春鸿会告诉你:这是一群充满朝气和热情的人,这也是一群“无欲无求”的人。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至少是时间,去无偿地帮助别人,他们从不想自己会得到什么。


彭春鸿亲身参与救援300余次,2008汶川地震、2012房山洪水、2013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创造了无数的救援奇迹,可是他却说:“我最想创造的奇迹,就是可以整天无所事事。”


“大家都能知道户外的风险,能安全地进行户外、探险活动,根本用不上我,这就是我最想实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