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张庆永:“差一点,也很美”



探险家小传

张庆永


登山爱好者


2013年 7 月29日,登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
2013年11月28日,作为首批中国人登顶阿玛达布朗峰,海拔6856米
2014年 4 月18日,珠峰南坡遇冰崩
2014年10月 1 日,登顶卓友奥峰,海拔8201米
2015年 4 月25日,珠峰北坡遇地震


“我总想干一些别人没干过的,那才有意思。别人干过的,我说啥也不会干。”

创造,犹如刻在张庆永骨血里的驱动力。

做企业如此,登山亦是如此。

他是中国电影传媒第一人,首批登顶阿玛达布朗锋的中国人。

他说,这是性格使然。

做企业与登山一样,其实都是个人修炼的道场。借外力修内在,从中感受生命的终极奥义。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才能走向自己灵魂深处。

“人生这趟旅程,没有直路,没有弯路,只有属于你的必经之路。”


01

40天备战慕士塔格峰


就像受了莫大的委屈一样,张庆永已经哭了整整一天。

因为突发肺水肿,他不得不从海拔四千多米的慕士塔格峰营地撤回海拔一千多米的喀什。

怎么还没登,就被宣判了“死刑”?

年轻时做什么事都不服输且好面子的张庆永,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慕士塔格峰是他人生的第一座雪山,仅筹备了40天。此前有过一些徒步经验,但对登山并不了解,以至于在该坐车保存体力的时候,逞强步行;该好好休息的时候,跟着玩、跟着闹腾。

结果,到大本营的当晚便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发烧等症状,经诊断为肺水肿。

到营地后,缺乏经验的张庆永没及时休整,围观打牌

“队长,我打两天针消炎,如果恢复,能不能回去?”
“回来可以,但登顶就别想了,太危险,万一有个意外,没七八个人抬你不下去。”


张庆永拨通队长王勇峰的电话,得知还能回去,很开心,抱着一丝还能继续登山的希望,他很快收拾好沮丧的心情,重燃斗志。

经过两天治疗,身体各项指标都回归正常,于是再次回到大本营。

此时,按常规节奏行进的登山人员分A、B队到了C2拉练。被疾病和来回路程耽搁的张庆永,没有进行拉练,在提出冲顶请求时被拒。

眼看没法跟上大部队的进度,他盘算着自己或许可以组个C队,费用另加,再多找几个向导跟随,实在不行,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被抬下来。

将这一想法与队长沟通过后,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两人都各退了一步——由队医带着张庆永登到五千多米海拔先试试,如果到那位置没什么问题,下来再商榷登顶问题。

没想到,这回张庆永的状态竟出乎意料的好,身体没出现任何异常,加之他对登顶的坚持与渴望,队长评估后,最终决定让他在C1营地等候,隔天跟着B队一起冲顶。

队长对出现过肺水肿的张庆永格外关照,为了随时监测他的身体状况,两人同住一顶帐篷。

张庆永(右)与队长王勇峰(左)

成功登顶之后,队长甚是欣慰,给了张庆永不错的评价:“这就是登山精神,不轻言放弃。

2013年7月29日,张庆永登顶自己人生第一座雪山慕士塔格峰

水面上的慕士塔格峰

然而,张庆永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更加自以为是了。”

他马上开始下一步计划,萌生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8个月后登珠峰,创从新手小白到登顶珠峰的最短用时纪录。


02

中国人首次登顶阿玛达布朗峰


为登珠峰筹备期间,张庆永结识了中国首位成功登顶14座“8000+”高峰的女性登山家罗静,并得知对方正在组队首登阿玛达布朗峰。

一听此前还没有中国人登过,而且登山季与珠峰并不冲突,张庆永欣然响应,加入首登队伍。

虽然阿玛达布朗峰海拔不及慕士塔格峰,但攀登难度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因为有一段非常陡的崖壁是冰岩混合区。

阿玛达布朗峰风景

阿玛达布朗峰大本营聚集了全球各地的登山者约两三百人,可偏偏遇上大雪天气,无法探路,迟迟等不到窗口期,大部分登山队陆续撤离。

首登队伍刚回国没五天,消息传来,已有外国人登顶。大家迅速商议是否返回阿玛达布朗峰,因为错过这个窗口期,很可能也错过中国首登的机会。

商议后,包括张庆永在内的共5人,同意返回,于是他们又一次到尼泊尔大使馆办理了签证。

原本根据之前的登山流程,需要先飞到卢卡拉机场,然后再走几天抵达大本营,作为适应性拉练。

不过,为了赶窗口期,重新折返的几人下了飞机到加德满都机场后,便直接又雇了直升机直飞大本营,隔天便开始冲顶。晚上九、十点出发,第二天14点19分,终于完成了阿玛达布朗峰中国人首登。

2013年11月28日,中国人首登阿玛达布朗峰

远望阿玛达布朗峰

“成功之后,很后怕,因为下撤时才发现,冲顶那段路太危险了。”

阿玛达布朗峰的C3营地因为此前的一次事故而报废,后改为从C2营地冲顶,相当于要用一天时间走之前两天的路。大部队需要提到前一天晚上出发。晚上能见度有限,大家戴着头灯,专心攀爬,看不清也顾不上地形的险峻,都是白天回头望时,才惊出一身冷汗。

短短5个月,先后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和阿玛达布朗,张庆永说,“主要是运气”。不过,这份“好运”似乎没有延续到接下来的珠峰。


03

登珠峰南坡遇冰崩、北坡遇地震


“一个房子那么大的冰尖掉下来,上面的人惊呼坏了坏了,(他们)以为我们被砸了。”

万幸的是,冰雪砸下的地点,离张庆永还有几十米远。

2015年4月25日14时左右,珠峰北坡,人心惶惶,他们不知道自己正经历的是一场由8.1级地震引发的雪崩,造成了珠峰史上最致命的雪崩灾难。

张庆永对那一天,印象极为深刻。

天地一色,呈白茫茫、雾蒙蒙的一片,只能看到几米远的路,地底隆隆作响,就像在结冰的水库上行走,突然听到冰裂了的声音。

当时的张庆永正和14名队友、5名向导在海拔6900米处拉练,听到声响,他的第一反应是“地要裂了!”

没有多余的恐惧,他立刻拎紧绳子,蹲着马步,把腿劈开,心想万一从我这裂,自己得知道往哪去。

不一会儿,旁边圣山登山公司的队长拿起对讲机呼叫救援:“发生雪崩,请求救援!”

此刻,人在生死面前的众生相,一一闪现:有人往上跑,有人往下跑,有人跪在地上祈祷……

很快,众人接到组织方的下撤通知,连夜10小时徒步回到珠峰大本营。

众人连夜徒步撤回珠峰大本营

“下撤途中有一种幻觉,感觉时空突然寂静,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然后咬咬自己的手来确认,很有意思。”

到了大本营之后,余震仍未停止。营地负责做饭的小姑娘吓得从屋里嗷嗷哭着往外跑,石头一路往下滚。

大部队于是继续下撤到定日。没多久,当年的珠峰登山季便被叫停、取消。

一年前的情形再次上演,张庆永第二次与登顶珠峰失之交臂。



2014年,他从珠峰南坡出发,遭遇冰崩,那场灾难导致16人遇难,遇难者主要为夏尔巴修路队。

 “我们这帮人要登山,所以他们组织这么多人去修路,有人为修路丧命了,我是内疚的。虽然不是因我而死,但我参与了,也是一种共业。”

张庆永第一时间在珠峰大本营向每一位遇难的夏尔巴人捐款,赠予慰问抚恤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点帮助。

当地政府致谢捐款者

“没登顶,或许也是对我最大的爱,这叫知止。假如登顶珠峰,我可能会马上启动‘7+2’或者‘14座8000+’计划,然后一直自我膨胀下去。”

珠峰让张庆永停了下来,整理、反思自己在登山这一阶段的触动与感悟。登山带给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04

登山与做企业


“人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疯狂品格,以前我要干啥就非得干,而且要按我的方式来,非常自我。登山让我改掉了许多毛病。”

如今的张庆永已证悟,花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登山未必非要登顶。比攀登外在那座珠峰更重要的,是如何抵达每个人内在的高峰,如何再登高一点,往灵魂深处再走一些。遇到任何事情向内看,内在意志不强大,生命当中处处困难。以峰为谷,世间方为坦途。


“带领一帮人走向人生的这种究竟、圆满,我觉得它的价值,比我个人苟且活着或做一个企业,可能更大。”

作为企业的引路者,张庆永选择登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登得高望得远,别把别人带歪。

事实上,登山与做企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刚开始登山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牛、与众不同、想要争“第一”的头衔,但成功之后,可能又是另一种想法;做企业也一样,其实最初的出发点不就是想出人头地、赚点钱么?但做到一定阶段会发现,这一群员工是你的责任。

人在不同的阶段,的确会变,但这个变化一定是基于前面一系列积累。比如一个人吃了六个包子后饱了,那功劳肯定不只是第六个包子,而是每一个都很重要。

张庆永与员工合照

登珠峰那会儿,张庆永仍未摆脱传媒人的思维,他想过组织栏目,让大家参与攀登选秀。后来当自己真正在珠峰经历了生死在眼前瞬间划过,才明白人生不可承载之重,有些事不能去做。

去登山实证这些人生道理,就知道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钱是不能赚的,有时候要选择放弃。


站在不同的高度,所看到的风景自然不一样。同一件事情,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而那个感受,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真相。

其他人是帮不上忙的,需要个人自己去经历、去亲临、去体验。

“比如我们的文章,我们的这趟访谈,别人看过后,对他的影响会是什么?这其实也相当于别人在攀登我们这座山,有人看过后睡着了,有人看完开悟了,都有可能,那是关于他的真相,他的礼物。”

阅人无数,就是风光,我们自己也会形成别人的风景。

“我今天来《牛人》节目,不存在我觉得自己多么牛,我不是牛人。我只是把自己当下所悟分享给大家,无所谓对错。就像一个幼儿园老师未必是开悟者,但如果能让小孩子成长一两年,也就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