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谌良仲 用行动守望地球


微信图片_20200813162347.jpg

28次派遣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队

深入亚马孙原始雨林展开科考行动

其中13次亲自带队

邂逅神奇的水淹森林、雨林晚霞、美洲鸬鹚

领略大自然的万般奇妙

通过系列科考行为

监测粉豚、凯门鳄、食人鱼

金刚鹦鹉等珍稀濒危物种

开展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课题研究

为制定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和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提供科学依据

为地球留下丰富的物种基因 

他说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野外科研贵在长期坚持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点击视频,观看谌良仲雨林探险故事)


探险家小传


谌良仲

守望地球创始人,首席研究员。自2009年开始,与中国国家地理、网易等机构合作,多次组织中国野外科研志愿者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具有全球意义的野外科研项目,包括被BBC Wildlife评价为野外科研志愿者最佳项目的亚马孙探秘、拯救东非黑犀牛、追寻大熊猫的足迹,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熊猫和黑犀牛等上苍赐给人类的大自然瑰宝和珍稀濒危物种贡献中国力量。

 

谌良仲先生,是一个充满大爱的人,近乎大半生奋斗在户外考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线。亚马孙热带雨林、东非大裂谷、加拉帕戈斯群岛、芬迪湾,蕴藏宇宙最珍贵馈赠的角落,都有他和他的志愿者的足迹。

 

留住黑犀牛


极度珍稀濒危物种黑犀牛,常年在活动在东非大裂谷一带。20世纪60年代,全球黑犀牛约有65000头。然而,盗猎肆虐,黑犀牛的数量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初期,全球仅剩5000头。拯救黑犀牛行动,燃起烽火。


问:拯救黑犀牛的过程当中,您和志愿者团队主要做的是什么?

答:我们跟肯尼亚国家环境管理局展开合作,选定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黑犀牛保护区,在肯尼亚中部Ol Pejeta Conservancy。我们介入的时候有86头黑犀牛在那。我们2011年8月份派出第一批科考队员,到现在已经9年,黑犀牛的种群数量从86头到现在的123头,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主要密切监测黑犀牛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对这个地方对黑犀牛的供养能力进行评估。黑犀牛的食品主要是靠一种树,叫金合欢树。我们主要监测它的栖息地的食品供应情况,同时还要预测它今后的生长情况。另外,对黑犀牛的行为和数量进行密切监测。我们把这些情况熟悉以后,才能制定相应的保护区的管理方案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案。


问:这次野外科考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难?

答:保护黑犀牛野外科考作业的时候,我们是荷枪实弹的,当地总军事部队反盗猎小分队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大家在平时在电视上能看到东非动物大迁徙的盛况,游客是在观光车观看到动物,但是我们要在真实的动物世界里工作,甚至是徒步行进。


守望地球之肺


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孙雨林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雨林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守住地球之肺,迫在眉睫。


问:您第一次去亚马孙雨林是因为什么项目?有哪些代表性的经历可以分享给观众吗?

答:第一次去亚马孙森林是对帕卡亚萨米莉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水淹森林。所谓水淹森林,就是森林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水里面泡着,深度平均4米深左右。科考主要是对当地这片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做一个全面的掌握。我们要监测这里能反映生态变化或者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代表性物种。我们选择了亚马逊粉豚作为其中一个代表性物种。粉豚跃出水面以后,身体粉红,因此得名粉豚。首先,它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淡水豚,属于食物链顶端;第二,它可以长距离迁徙;第三,它的数量多少跟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我们选择了粉豚作为检测物种。我们在同一个地方来观察它的数量、行为、年龄结构。粉豚的数量多少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果这个地方生态环境不好了,其它的鱼少了,它吃的东西少了,那么它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它的数量保持稳定或者增长,就代表水生生态环境改善了,代表森林环境改善了。


问:您目前累计13次带队进入亚马逊热带雨林,有没有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原始森林生存法则?

答:进入热带雨林,第一条就是,队伍在行进当中彼此距离不能超过5米。雨林太茂密了,超过5米彼此之间可能就互相看不见了,在热带雨林迷路是相当可怕的。第二,一旦迷路,热带雨林里有些水果能吃。具体哪些可以吃?猴子能吃的东西人都能吃,因为胃消化系系统都差不多。第三,我们在雨林里面走的时候要跟当地人在一块,也一定要学会一个西班牙语的词,汉语意思就是“危险”。一旦遇到危险,说出这个词,就可以互相警示。第四,在热带雨林,一定要认识一种藤。没有水的时候,或者迷路等待救援的时候,可以砍这个藤喝里面的水解渴。


摸底凯门鳄


习性喜欢夜间行动的凯门鳄,因为拥有美丽的花纹与光滑的手感,而遭到了人类的围追堵截。时尚人士给生态圈带来的浩劫,似乎并没有停止。凯门鳄的生存环境是否依然安全?仍然是个未知数。摸底凯门鳄,势在必行。


问:凯门鳄在被保护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什么?目前的现状如何?

答:咱们印象中的鳄鱼,身上长得疙疙瘩瘩的,看着比较丑陋。但是,凯门鳄外表花纹非常漂亮;皮比较光滑,手感非常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社会对凯门鳄的做的皮具比较追捧。利益驱动带来的是对凯门鳄的大量捕杀。原来的凯门鳄在亚马孙河两岸经常能看到,到后来是几近灭绝。凯门鳄现存数量需要进行摸底调查。另外,我们也要抓些样本,看看它的身长、体重、性别,取样之后再放回自然。光是看到数量,但是不知道它的年龄结构,也无法预测今后的生长状况,或者预测今后的种群数量,也就难以制定符合客观的管理和保护方案。


野化大熊猫


大熊猫小种群间的基因如何实现正常交流,是摆在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野化与放归,是扩大大熊猫种群最快速的手段。野化培训大熊猫,任重道远。


问:您为什么会提倡对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和放归自然?目前进展如何?

答:大熊猫现在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从珍稀濒危物种里面移出来了,移成容易受威胁物种,已经不是濒危物种了,这说明我们保护大熊猫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大熊猫保护主要有三大难题:一是婚姻恋爱难,二是婚后受孕难,三是新生宝宝存活难。现在我们人工繁育条件下,熊猫仍然存在着近亲繁殖的情况,要让整个种群复壮的话,还需要到野外采集新鲜血液。如果大熊猫能够在野外婚姻恋爱了,交配了,再生下新的大熊猫宝宝,会为整个种群的复壮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期实验,我们把两个雄性的大熊猫做了对比实验。一个放在家里面,另一个放出去。留在家里面人工精心呵护的,当然长得又白又胖;那个放到野外去的,当然我们也还是会时不时的补充一些营养,但是它还是会比较瘦小,半年以后打架,受了伤回来,最后还是死了。第二期实验的时候,干脆把一个怀孕的大熊猫放到半野外条件下,让它在半野化的状态下生下宝宝,看它还能不能把熊猫宝宝养活,目前仍然在试验阶段。


探险即求知


每一个探险家在出发之时,都带着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人类对生态环境所作所为的反思。对自然平衡法则的尊重,成为了探险重要的精神内核。


问:您认为探险的本质是什么?


答:探险的本质是求知。大自然是永远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会给我们启迪。人与生俱来就有探索与探险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孩生下来以后,只要睁开眼睛,就会想办法发现他/她四周的环境;等他/她会走路了,出去玩是他/她最开心的事。走出去,是人类的本性、天性;探索大自然,这是天性,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所以,我觉得探险的本质在于求知、在于好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