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孙立军:始于减肥,忠于公益的探险



探险家小传

孙立军


艺术家 | 动画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暖冬行动 | 疯狂马拉松 | 走一起去看

等公益行动发起人

 

从北京到上海骑行1600公里,沿途为当地小孩放映动画电影。
发起公益徒步“暖冬行动”,扶持贫困山区教育。
发起“疯狂马拉松”公益跑,并完成100公里的第一棒。
参加800里无人区穿越公益活动,历时150小时挑战身心极限。


与众多户外探险者不同,孙立军的户外探险,除了挑战身心,还多了一份人文色彩——探险的同时,始终践行着公益。

孙立军希望赋予所热爱的事物更多的意义,所以他将自己的旅程拍成即兴电影,通过影像传递记录自己沿途视角下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下的中国。
 

01
“当你行走时,世界不一样了”


孙立军从不否认自己与户外运动的结缘,完全始于“功利”的目的——减肥。

减肥前后对比照△

回想当年惊醒自己的那一幕画面,孙立军仍浑身一颤:
 
一位体重200斤的男子,坐在狭窄的飞机经济舱位子上,身子仿佛被卡住一般,他从上飞机开始便不停地吃,碎屑掉到地上,还要弯腰捡起来继续放嘴里。
 
弯腰捡东西,这个对常人再轻松不过的动作,对这位男子却并不容易。巨大的肚腩像是一道横在他与地面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弯个腰胀得满脸通红。
 
孙立军被深深震撼了,看着自己同样200斤的身躯,简直在照镜子一样。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减肥。
 
通过穴位控制方法在一个月内快速瘦下来之后,对于喝水都长胖的孙立军,如何维持住身材成了更严峻的考验。于是大学时期连800米都没跑过的孙立军,开始尝试跑步。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跑从此便开启了他的户外事业,再也没停下来过。
 
他先后发起“暖冬行动”、“疯狂马拉松”、“走,一起去看”等户外公益行动,18天骑行过1600多公里,15小时跑完100公里,150小时穿越800里无人区。

这些成绩放在专业户外选手中也许并不是那么耀眼,可要知道这是一位此前能坐着绝不躺着的“三高”问题人士的中年再出发。且不论成绩如何,单凭这份意志与勇气,怕是许多人已难望其项背。
 
“开车时,我们与身边的风景通常只能擦身而过,可是用脚步在丈量,可以观察到一个微观、层次丰富的世界,那种感觉很奇妙。”在行走的路上,孙立军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02
那一夜,他甚至写好遗书


户外运动挑战与喜悦几乎成正比,在突破自我的那一刻有多少成就感取得,在这一刻之前就有多少磨砺等着,这也是那份喜悦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所在。
 
生死,有时只在一瞬之间。2017年,孙立军第一次有了这种深切的感悟。

为了给云南最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资助学,孙立军发起通过挑战800里“生命禁区”的方式筹集善款。从海拔高约2770米的昆仑山脉谷口出发,徒步穿越青海格尔木无人区。孙立军带领6位挑战者和一条狗,每人背着20斤左右的负重,踏上挑战之旅。

干燥的气候,超强的紫外线,加上每天平均50-60公里的徒步穿行,孙立军一行很快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在穿越塔里木沙漠的第5天,孙立军因为脚受伤掉队,而此时天色已晚,在空旷荒芜的沙漠里,猛觉寒意和危险逐渐逼近,绝望来得如此清晰。那一夜,他甚至留好遗言,在凌晨4点,崩溃痛哭。

好在最终化险为夷,这段经历也被他拍成纪录片《150小时》。


“如果只是一味听从那些古老的道理,规矩地活着,那就算活到200岁又有什么意义呢?”孙立军说,“我过去接受的教育可能告诉我,人要知足常乐,去享受小我,但是行走在路上的那个自己告诉我,你要把你的能量尽可能释放出去,观照大千世界。”

赋予热爱的事物更多的意义,是孙立军一直以来的追求,如果说户外挑战是孙立军所爱,那么这个“更多的意义”便是公益。
 
而这颗公益的种子,源于几年前的一次骑行之旅。
 

03
公益与户外运动的结缘

 

2014年8月,孙立军决定给18岁的女儿送上一份与众不同的成年礼——用18天时间,一天即寓意一年,带着女儿从北京骑行到上海,约一千六百多公里,并且每经过一处,就为当地小孩放映一部自己的动画电影。


一开始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同龄人都开始计划着安享天伦,而孙立军却顶着“三高”体质这么折腾,实在让人不放心。可是看到他为了这趟旅行,每天练习骑行,摔得满身是泥也不放弃。最终家人还是被他的坚持打动,允许他带着速效救心丸出发了。

然而,骑行的第二天,车子就扎胎了,幸得一位路过的年轻骑行小伙帮忙才得以搞定。不过,很快孙立军就成了助人的那方。
 
一位貌似中暑的中年骑友,瘫在路边,脸上血色全无。孙立军立刻拿出速效救心丸放到他嘴里,不一会儿,对方总算睁开眼睛,笑着示意自己没事了。

户外偶遇突发状况是常有的事,但往往也会有意外的情谊与感动。
 
当骑行到108国道苏州路段时,孙立军第一次在一片周遭满是垃圾、观众只有4位小孩的环境里,放映了自己的电影,并且收获了此生最高荣耀——“进屋让你妈给你洗澡,穿上干净的衣服再出来看。”
 
这户拾荒人家的父亲,在得知孙立军要免费为他的小孩放映动画片后,对自家脏兮兮的小朋友说了这句。

孙立军与换上干净衣服的4位小孩一起看电影
 
作为一名动画导演,孙立军获得过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但只有这位拾荒父亲的这句话,他带到了美国,在纽约电影学院分享给了全世界。
 
“全世界的电影人,可能只有我有这种幸福感,知足了。”
 
也许是这一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让孙立军有了新的感悟。这趟骑行过后,他开始有了某种强烈的使命感,想帮助更多的人。
 
自此,孙立军所参与或策划的一系列户外活动,便开始融入公益元素。
 

04
用行动影响更多人


2016年,孙立军以总策划人身份发起“疯狂马拉松”公益跑。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至海南省三亚市,24小时不间断公益马拉松接力跑。孙立军跑了第一棒,半夜12点开跑,15个小时后,他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公里。
 
那一年已经52岁的孙立军,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牛人。
 
这个“牛”不仅仅在于自己15小时跑了100公里,更多的是欣喜地看到自己的行动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活动持续的52天中,参与者达三百多人,最大的84岁,最小的只有6岁,最长的跑了100公里,最短的跑了10公里,公益跑募集的资金给4个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书包、文具。


从2015年行走川藏线的“暖冬行动”开始,孙立军便身体力行呼吁:“不管是户外运动,还是公益,需要的不仅仅是坚持,更重要的是传递,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许多人经过川藏线,看到的是那些美景、美食、网红打卡地,但孙立军看到的却是地震后被暂时安置在临时帐篷里的小女孩,穿的不是成双的鞋子,把衣服的商标当作玩具把玩。
 
“你将来的梦想是做什么呀?”
 
“想当医生,给我爷爷奶奶看病,让他们活久一点。”
 
当被问到有什么梦想时,这些孩子的答案竟出奇的一致。
 
同行的向导跟孙立军介绍,这地方贫穷落后,没有条件洗澡,医疗卫生环境太差,寿命都相对偏短。贫穷和疾病,让她们最后只剩一个梦想:希望家人活久一点。

距离此处较偏远的一处帐篷中,住着一户更贫困的人家,一位藏区妇女带着4个孩子。
 
夕阳西下的山头,穿着藏袍的女人微微佝偻着身子,背上背着酣睡正香的娃,晚风吹起女人的几缕头发,扫过她黝黑的没有任何情绪的脸颊。女人听不懂普通话,神情一直很麻木,全程交流都是由她十岁左右的女儿在传达。

 
孙立军将一路公益所得的钱和物资,分派给他们。离开的那一刻,孙立军回过头向他们挥手告别,就在那一挥手瞬间,女人眼里突然满含泪水。
 
虽然没有一句话的交流,但孙立军知道,那份善意与温暖,女人收到了。
 

05
“要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


这7年,除了任教,孙立军始终行走在路上,“暖冬行动”、“疯狂马拉松”之后,他的公益之路一直步履不停。

2018年,骑行21天,穿越二十多个区域,行程6415公里,共寻访帮助老人和小孩一百二十余名。

2019年,徒步攀登河北省怀来县坊口村周边野长城作画。为当地村子捐建了一所公益食堂,一座戏台,一间最小民宿,并改建了一座最小美术馆。

2020年,重访2016年“疯狂马拉松”时扶持的康保县邓油坊镇希望小学,帮助该小学完善了水井,发电机等生活设施。

2021年,从北京驱车进藏,在高原极端天气中坚持用画笔纪录“离天最近的地方”。同时,重回2015年帮助过的理塘克日泽洼小学完善了生活设施设备。

电影人大概都有着一种天然情怀:用镜头,拉近距离,传递感动。
 
孙立军是幸运的,从心所欲,践行着这种情怀。有人质疑他的初心,有人怀疑他在作秀。然而,全身心投入在户外公益事业的孙立军,根本无暇理会这些不太友好的声音,他更关心的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能不能用上热水,有没有衣物防寒,教育资源跟不跟得上等。
 
“我经常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这话听上去过于宏大,有点虚无缥缈,但我愿意尝试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孙立军始终坚信从善如流的力量,不必非得是多大的贡献,从每天捐步的几分钱、一块钱行动起来就很好。不要小瞧它的作用,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汇聚到一起,或许就能托举一方晴天。


上一篇 下一篇